产品中心
联系信息/contact us
秋日的张家界市,清新的空气与远处的峰林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全市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为26.9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92%;臭氧浓度同比改善11.7%,改善幅度位居全省首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8.2%,在全省排名稳步上升。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同时,张家界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45.1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第三产业增长4.3%,呈现出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良好态势。
这份亮眼的空气质量成绩单,离不开张家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科学决策。
“对于张家界这样一个以绿水青山为立市之本的旅游城市而言,守护好‘蓝天白云’是我们不容有失的生命线。”张家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云海告诉记者。
面对年初改善空气质量的任务压力,在张家界市委、市政府的统筹指挥下,生态环境、城市管理、公安、交通等部门充分的发挥组织力与执行力,构建起一套融合机制创新、科技赋能、源头管控与长效监管的“全链条”治理体系,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坚实保障。
“过去的治理措施针对性不强,成效自然事倍功半。”赵云海表示,我们一定要转变思路,从粗放式治理转向精细化管控,像外科手术一样精准切除污染“病灶”。
为推动治污理念落地,张家界市积极引入“外脑”,主动对接并整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等科研团队技术力量,为精准治污注入技术支撑。
要将“精准”二字落到实处,第一个任务是摸清污染源家底,推动治污工作从“凭经验”向“靠数据”转变。这一关键任务,落在了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谢模强的肩上。
“过去我们分析污染成因,依赖于人工经验和零散数据,反应滞后且容易误判。”谢模强表示。
为破解这一难题,张家界市以高标准、快节奏推进大气环境智慧管控平台建设,并迅速投入实际应用。这一平台高效整合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气象、交通流量等数据,覆盖上千个点位的实时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监测—预警—溯源—管控—评估”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
“通过智慧平台,我们也可以实时感知全市的污染态势,一经发现数据异常,系统会自动预警,并利用走航监测、模型模拟等手段,快速精准地识别出关键污染源及其贡献率。”谢模强指着平台上清晰可视化的污染源分布图向记者介绍。
为了将数据优势转化为治理胜势,张家界同步建立了每周一次的空气质量周会商制度。这一制度汇聚了生态环境、气象、住建、城管、公安以及专家团队等多方力量,围绕污染数据、治理难点展开深度研讨。
“周会商制度打破了以往各部门‘信息孤岛’和‘各自为战’的局面。”谢模强表示,通过数据分析和跨部门交流,能够迅速形成联防联控的合力,制定出极具针对性的“一点一策”管控方案。
在充分吸纳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元官团队提供的污染源精准排查成果,以及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张盛团队设计的建成区范围重点区域精细化管控策略后,张家界立足实际,迅速将这些专业方案转化为可落地的具体作战计划。
为确保策略落地见效,张家界率先在永定区开展大气治理攻坚示范,在重点区域内划定精准管控区,将区域内工业排放、餐饮油烟、施工扬尘等污染源全部纳入严格监管范围。
“过去我们资源和力量相对分散,效果并不理想。现在有了这张清晰的作战图,我们就知道力气该往哪里使,拳头该往哪里打了。”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科长秦愚砺说。
随后,一场多部门联动的雷霆行动迅速展开:对管控区内餐饮油烟商户进行“地毯式”排查,整治规范122余家,推动净化设施清洗维护标准化、台账化;淘汰更新高污染排放老旧机动车超过400辆;对建成区范围内的主要施工工地实现了扬尘在线监测全覆盖,并推动所有工地出入口配备智能冲洗设施。
“我们为每个重点施工工地都配备了联网的智能监测设备,一经发现数据超标,系统会自动报警,信息同步推送到执法人员和项目负责人手机上,执法人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秦愚砺说,这种精准监督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执法效率,也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降低了合规成本。
与此同时,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多次带队深入一线,走进张家界立方石业有限公司、宏鑫建材有限公司、万众建材有限公司等重点公司制作车间,通过召开现场办公会的形式,倾听企业环保诉求,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把脉问诊”,量身定做治理方案。
立方石业的混胶涂胶车间,曾是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主要源头,既影响区域空气质量,也制约着企业绿色发展。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的精准指导和帮扶下,企业投入资金对车间进行了全封闭改造,并升级了废气收集处理设施,不仅有效控制了污染物无组织排放,还通过工艺优化提升了生产效率。“生态环境部门的指导非常专业和务实,给咱们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技术方案,让我们实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双赢。”立方石业负责人说。
针对旅游城市特有的移动源污染难题,张家界市生态环境局协调交警、交通、文旅等部门,在核心景区及周边路段,对旅游大巴、出租车等高排放车辆实施分时段限行。同时,加快布局建设新能源车充电网络,推广使用电动接驳车。并在景区出入口设置了智能识别系统,对超标排放车辆实时预警、引导绕行。
精准管控的成效立竿见影。在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第十三蹲点帮扶工作组的指导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技术上的支持下,永定区等重点区域在今年8月至9月期间,PM2.5浓度降幅一度超过50%,臭氧浓度同比下降超40%,空气质量优良率多次达到100%。
张家界在大气治理中,不满足于短期成效,更着眼于构建一套可持续的长效机制。
为高效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张家界市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引入“环保码”监督管理模式,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码”动态管理,根据公司的实时监测数据、治理设施运作情况、守法记录等,生成代表不同监管等级的红、黄、绿三色“环保码”,不一样的颜色对应不同监管等级,以此实现对企业的差异化监管、精准化施策,让环保监管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环保码’,我们为每个企业建立精准的‘污染画像’‘健康档案’,”秦愚砺解释,“绿码企业无事不扰,黄码企业着重关注,红码企业严管严查,这既提升了监管效能,也营造了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此外,张家界将攻坚期的有效做法制度化、常态化。每周会商、数据共享、联防联控、精准溯源等工作机制被固定下来,成为日常工作的标准流程。谢模强表示,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持久战,容不得丝毫松懈和麻痹。将持续巩固治理成果,推动治理措施进一步向常态化、精细化、智慧化方向发展。
张家界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方向正确、方法科学、执行有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谢模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的方针,聚焦移动源、工业源、餐饮油烟和扬尘等重点领域,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守护好张家界的蓝天白云,为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筑牢更加坚实的生态基底。


